陆明伦
有人说,长大就是学会告别。
这一次,轮到奥迪A7了。
最近官宣,A7不再换代。说实话,我一点也不意外,但心里还是泛起了点涟漪——就像多年后听到初恋结婚的消息,早就知道结果,却还是忍不住回头看一眼。
初见A7:一见钟情,从未褪色
还记得第一次看到A7是什么感觉吗?
那是2011年,彼时的汽车圈远没有今天这么卷。街上还是一片宝马5系、奔驰E级打卡,奥迪A6L也还在靠“官车滤镜”横行。
突然,一辆姿态低伏、线条流畅到不讲道理的猎装轿跑划过眼前。
天!原来奥迪也可以这么性感?
直到今天,我还记得那个瞬间,像是看到西装革履的人突然解开领带,露出锁骨。
背后的设计师,是史蒂芬·希拉夫。名字陌生?现在火得不行的极氪007,就是他捣鼓出来的。他也是如今吉利集团全球设计副总裁。
A7一出,直接颠覆了大家对奥迪的想象。谁还记得以前奥迪那种一本正经、仿佛随时能拉去开会的造型?A7告诉你,奥迪也懂撩人。
进化:鱼骨灯、高清矩阵,细节才是信仰
2015年,第一代A7迎来中期改款。说实话,变化不大,但那个“鱼骨灯”真的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。
一对细密锐利的日行灯,仿佛给这辆优雅猎豹增添了獠牙。
路上只要瞥见那道光,不用看车标,直接知道:A7,来了。
2018年,第二代C8A7登场。
这一代更狠:高清矩阵大灯、OLED动态尾灯……科技感直接拉满。
比起第一代的“性感”,C8更像一个穿着定制西装、腕表藏着复杂机械心脏的绅士。
不得不说,前任设计总监马克·莱驰特的团队,是真懂得怎么把情绪写进车身线条里。
尤其是那种削薄的尾部,兼顾了优雅与力量感——光停在那里,就能给人一种“别靠近我”的距离美。
说个题外话,当时不少人吐槽C8的尾巴削得太夸张,可懂的人都明白,那不是妥协,而是表达。
本质:A7,其实一直是A6的“高级剧透”
说到底,A7一直有个“不为人知”的身份:A6的预演版。
第一代A7,就是Audi100Coupe的现代重生,也顺带把未来A6的底盘、内饰风格一股脑提前交卷。
后来C8A7出来,大家马上知道C8A6大概长什么样了。果不其然,一脉相承。
从某种意义上讲,A7就是奥迪设计师们的“自由作品集”,是拿来炫技和探路的。
它不像A6那样背着销量KPI的重担,所以可以更加纯粹,更加自我。
但可惜,这种浪漫,只能存在于特定时代的奥迪。
告别:为什么A7必须停?
很多人还在为A7停产抱不平,甚至搞起了情怀大合唱。
但我必须说一句残酷的话:A7早就没有存在的商业理由了。
一方面,中大型车市场正在快速分化。
要么像A6L那样“行政感”拉满,继续讨好老板们,要么干脆像特斯拉ModelS、保时捷Taycan一样纯电爆打性能。
A7这种“优雅又叛逆”的中间路线?
说实话,现在的市场,已经没它的位置了。
另一方面,新能源时代到来,奥迪自身也在大洗牌。
搞什么A6e-tron、Q6e-tron,连S、RS这种性能血统都在电气化重构。
在这种大潮下,继续花力气做一个小众审美、卖不了几辆的A7?
资本可没有情怀,账本才是硬道理。
所以,停产不是因为A7不好,而是因为好到不合时宜了。
留下的,是一种姿态
如果你现在还能在路上偶遇一辆A7,请务必多看它一眼。
那是一种曾经被汽车行业认真对待的美感,一种不为了流量、不为了讨好而存在的纯粹姿态。
放眼望去,如今新出的电车、油车,哪个还有那种优雅得像把刀、性感得像一首诗的味道?
没有了。
市场需要的是好卖、好堆料、好低价的“效率机器”。
所以啊,A7的停产,不是悲剧,是一种时代的注解。
它完成了自己的使命,然后优雅地离开,不跟这个浮躁世界纠缠。
结语:爱过,就值得
有人问我,如果A7还继续做电动版,会不会买?
我想了想,摇头。
电车不是不行,但那种V6发动机低吟、猎装造型滑过余光的瞬间,是无法复刻的。
就像一段美好的感情,错过了,就是错过了。
不是所有的美好,都需要有续集。
奥迪A7,爱过,无憾。
6月13日9时,国家防总针对广西、福建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,派出两个工作组分赴广西、福建协助指导;新增针对河北、内蒙古启动抗旱四级应急响应,并继续维持针对河南、山东的抗旱四级应急响应,两个工作组正在两省协助指导。来源:红网
作者:酆恨真
编辑:市丝祺
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,仅系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红网立场。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