续航886km轴距2830mm 内饰三联:(屏配|轿跑)车身 若卖20万准能火

2025-07-25 21:55:30      来源:大公网

在2025上海车展期间,我们见到许多品牌都带来全新车型参展,其目的自然是为了能够在下半年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多优势。而今天是想和大家来聊聊奔驰的全新纯电轿车——CLAL,之所以提及这款车型不仅是因为它要国产销售,更重要的是作为品牌最入门的一款纯电轿车,它将会带来怎样技术亮点,能否满足年轻用户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对品质的追求呢?毕竟如果可以做到,就意味着奔驰将扭转局面。

好在不久前工信部也曝光了奔驰CLAL车型的申报信息,所以今天我们就能够根据更详细的参数来分析一下竞争力。首先新车基于MMA平台打造没什么悬念,这也是该平台打造的首款车型,所以别看定位入门,可技术方面真不含糊,比起宝马i3等车型起码在血统方面足够纯正。

而从工信部公布的新车数据来看,车身尺寸无疑是首当其冲的亮点,4763*1836*1471mm的长宽高和2830mm的轴距对于一款紧凑型三厢车来说已然足够给力,满足对空间的需求没有太大压力,尤其是奔驰官方此前就表示新车后排坐垫长度也特意增加10mm,就是为了应对家庭用车场景。

接着来看动力部分,全新CLAL将全系配备800V平台,不过先期申报的车型是单电机版本,最大功率为200kW,最高车速为200km/h,这显然已经满足了用户对性能的较高要求,毕竟特斯拉Model3后轮驱动版也就是这个水平,未来新车也会提供双电机四驱可选。不过单电机版本的续航里程会更长,在容量为85kWh的三元锂电池应用下,CLTC工况纯电续航可达866km,这在目前已量产纯电车型当中也属于领先水平了。

至于说关于全新CLAL的其它亮点,个人感觉设计应该值得介绍,因为整体还是比较符合当下主流审美,尤其是新车在奔驰最新家族语言加持下,看起来档次感比C级还要强。比如前大灯组内部配备三叉星辉样式的LED日行灯,搭配贯穿式LED灯带、可发光品牌logo与格栅,包括车尾灯组也能与之呼应,辨识度与科技感都得到了保证,关键是原创度也比较高。再者车身可以看出,新车还有溜背式的设计出现,使其姿态与轿跑车型无异,运动感也同样出色。

总结:不过配置部分就不太清楚有什么惊喜了,只能说奔驰在上海车展曾透露,全新CLAL纯电版在智能化体验上也有进步,无论是人车交互还是智能驾驶辅助功能都是如此,所以我们还是期待着新车正式量产可以试驾。但最终影响销量的因素还是在于价格,各位觉得它20万预算就能买会火吗?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看法!

  针对目前的旱情,河南省水利厅于6月14日17时将水旱灾害防御(抗旱)Ⅳ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,并密切监视雨情、水情、旱情,科学精准调度水利工程,加强灌溉用水管理,细化落实各项供水保障措施,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,最大程度减轻干旱灾害损失。

责编:速文漪编辑

买法拉利年提不了车退不了款

  数据显示,免签对入境游的促进效果显著。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此前表示,自中国对多国单方面免签以来,对入境游市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,让来自更多客源地的境外游客能够以更便捷的方式来到中国。

曾黎四个寥寥无几的粉丝

  公器私用,将地质调查、矿产开发等权力作为敛财纳贿的工具,搞权钱交易,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企业经营、项目承揽、矿权审批等方面谋利,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;

强直性脊柱炎

  尽管中国并未采取集中清缴清欠税收等行动,但随着税收大数据广泛应用,网状、系统性税收风险分析取代了此前个人经验点对点分析,税收征管力度事实上在不断强化,税收征收率在不断提高。以前企业偷漏税可能不容易被发现,但近些年通过税收大数据,税务部门会收到企业风险提示,并跟企业确认,不少企业需要依法补缴税款。

热搜播客正式出道

  绵阳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、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,国家级创新平台25家,全社会研发经费(R&D)投入强度位居全国前列。

一念江南官宣预告

  兰州和乌鲁木齐之前都只有一条跑道,因起降架次多,乌鲁木齐一直是国内最繁忙的单跑道机场之一。扩建后可以极大缓解这几座机场的现有压力。

王安宇光头照

  数据显示,免签对入境游的促进效果显著。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此前表示,自中国对多国单方面免签以来,对入境游市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,让来自更多客源地的境外游客能够以更便捷的方式来到中国。/p>

水陆空极限试炼见真章

  世界经济论坛官网17日刊文称,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,中国车企生产的电动汽车占全球电动汽车总产量的一半以上。而在这一市场上,墨菲和其他分析师认为,美国车企当下很难抵挡中国自主品牌的实力。墨菲说,消费者现在对中国自主品牌的“忠诚度”很强,尤其是在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超过100%的关税后,这种“忠诚度”可能会变得更加强烈。/p>

张继科说没价值的原因找到了

  上述两起事件,引起了一些企业人士的担忧。这些担忧包括是否存在全国性查税,不少企业担忧如果倒查多年需要补税,这对于经营困难的当下无疑是“雪上加霜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