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凌蝶
不知道大伙还有没有印象。
今年年初,REDMI产品经理表示,今年会坚守500元旦,也会挑战5000元档。
简单来说四个字:
冲击高端。
不过就今年已经发布的这批机型来看...总感觉REDMI在定价这块还是比较怂哈。
REDMITurbo4Pro尽管Pro了一下,归来还是1999起步。
REDMIK80至尊版,预热的时候一直在升档升档升档,最后也延续了上一代的2599起步。
感觉年初的微博可能只是想试探一下大伙的反应。
真正的冲击高端行动,估计要从下半年的新机开始,比如说REDMIK90系列。
之前已经和大伙聊过,第二代骁龙8至尊版9月23日就会发布,比前代早了将近一个月。
所以首批旗舰机型也会同步提前。
So...REDMIK90系列最晚,也就是10月份。
喏,小米内部人士表示,已经给内部市场团队和销售团队分享了K90系列的近期筹备。
划重点,销售团队。
一般到了这一步,说明产品已经在为上市做准备了。
除此之外,现在网上也出现了很多关于REDMIK90系列的爆料,感兴趣的朋友咱们一起来盘一盘。
︎●性能
和之前一样,REDMIK90系列依旧会推出标准版和Pro版。
处理器规格应该也是老样子。
标准版选择n-1代旗舰芯片,也就是骁龙8至尊版,K90Pro则是搭载最新的第二代骁龙8至尊版。
︎●屏幕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,最近出现了很多6.5英寸左右的机型。
听起来不上不下,但着玩意儿其实有自己的优势区间:
手感明显更好,堆料又不至于像小屏机型那么局促。
爆料显示,REDMI开案了一块6.59英寸的LTPS直屏,并且支持2K分辨率、新基材、大R角。
感觉大概率指向K90标准版。
K90Pro应该会像之前的Turbo4Pro和K80至尊版一样,从6.67英寸提升到6.8英寸级别。
2K、新基材肯定也不会落下。
超声波指纹不用多说,上一代就普及的功能,新款总不可能会取消吧?
︎●影像
影像部分的变化也很大,尤其是Pro版本。
其实目前的K80Pro已经比之前有一个提档的动作,就是加上了小米15同款的直立长焦镜头。
但是REDMI显然不满足,K90Pro要上潜望长焦。
你没有看错,眉清目秀的REDMI也是用上潜望长焦了。
隐约有听说今年的小米16标准版还是直立长焦来着?
这回真要倒反天罡了。
可能有人要说了,不过是长焦超越而已,小米数字还有1/1.3级别的大底主摄呢,岂是你1/1.5的机型能碰瓷的?
你别说,你还真别说。
爆料曾提到过,某子系机型正在评估影像旗舰也会用的OV50Q主摄,1/1.3英寸大底加持。
疑似指向REDMIK90Pro。
不过,评估中...言下之意就是不一定会上。
所以能否全面超越小米16,目前还得画个问号。
再退一步说,没听说K90Pro超广角有啥提升,所以应该还是入门款,仅凭这点就不至于全面超越。
标准版影像部分也要升级,爆料显示有可能搭载5000万像素的直立长焦。
规格暂时不清楚。
回顾米系最近用过50mm的JN1,以及60mm的JN5。
给标准版新开一个方案不太划算,个人感觉会从上面两个旧方案中2选1。
主摄的话,大概率还是1/1.5英寸级别的传感器。
︎●续航
续航方面目前还没有准确的数字,但就目前的趋势来看,7500mAh应该没啥问题。
但是考虑到标准版变小,Pro版又堆了影像,感觉不太可能做得太极致。
充电方面,目前爆料只提到K90Pro会有无线充电,标准版不清楚。
︎●细节
以REDMI的风格,顶配防水、金属中框、红外、X轴马达、双扬声器都不会缺席。
但是。
前段时间的K80至尊版内置了0916顶配马达搭配1115同轴对称双扬声器,不少小伙伴表示用得很爽。
对于K90系列,最新的爆料是「对称双扬声器」+「相对大尺寸X轴马达」。
言下之意就是,马达有升级,但不如K80至尊版;扬声器型号暂时未知。
OK做个小总结。
这次除了例行的性能升级之外,REDMIK90系列还调整了屏幕尺寸,标准版勉勉强强算个小尺寸机型。
其次就是影像部分,这可以说是冲高的关键。
全系都会搭载长焦镜头,Pro版本更是搭载了潜望长焦+更大的主摄。
千言万语汇成两个字:
涨价
开头也说了,REDMI今年要挑战5000元档。
去年顶配版首销4799,所以K90Pro整体估计会涨个300块左右。
于是合理推测,起步价有可能会从3699,涨到3999。
不知道大伙能不能接受。
上一代首销价
标准版,去年是2499起步。
但按Pro版的趋势,应该也是难逃一涨喽~
上一代首销价
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觉得...
发布前说的价格,有可能是厂商烟雾弹啦,为了突出性价比而已,之前很多新机都这样玩过。
但是有一说一,个人感觉REDMI这次应该是来真的。
一方面,爆料中的影像配置确实升档。
另一方面,既然小米数字系列在不停往上爬,REDMIK作为下位,肯定要配合一下,否则产品矩阵就搭建不起来。
So...接下来就看市场接不接受了。
第三,新的台行政机构刚上路,即遇上立法机构改革风暴,尚无亮丽表现。再加上若干“部会”状况不少,屡成媒体议论焦点,如台内务主管部门、经济主管部门、“海委会”等。来源:红网
作者:贾采白
编辑:天绮艳
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,仅系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红网立场。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