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站要做播客了: 聊聊我对播客营销价——值的几《点看法》

2025-07-24 04:53:01      来源:中国社会科学网

在短视频主导注意力的时代,为什么越来越多品牌和平台开始重视“慢节奏”的播客?播客到底能为营销带来什么?本文将结合B站的动向,聊聊我对播客营销价值的几点观察与思考,或许能为你打开一种全新的内容营销视角。

昨天,根据tech星球的报道,B站正发力视频播客业务,即将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。内部人士称,“公司今年暑期将大力挖角播客创作者”。

确实,播客的“视频化”趋势正在提速。MorningConsult在2024年8月有一个调查,42%的美国成年人更喜欢带视频的播客,而2022年这一比例只有32%。

YouTube先抢占先机。2025年3月,YouTube官方博客宣布月播客活跃观众突破10亿,并开始内测可动态插入的主播口播广告位,Shorts流量也将反哺长节目。

Spotify也在追赶。今年2月更新的PartnerProgram宣布向符合条件的创作者开放视频分成,并为Premium会员提供无广告体验,意在通过更优CPM挽留头部节目。不过就受众规模和发现机制而言,YouTube依旧握有先手优势。

视频播客还是播客吗?

我认为是。播客的本质在于用长时段、声音驱动的对话建立陪伴感和思考深度——无论画面是否出现,这种以音为核的体验从未改变。视频的加入,只是在保留声音主体的前提下,为内容添加表情与场景,让信任累积更立体,而“声音先行、观点为本”的核心依旧如初。

在互联网巨头的推动下,播客的发展极为迅速。过去半年,我就被好几个做营销的朋友问到:“播客是不是下一块必须抢的流量洼地?”

提问者的阵容很有意思:做DTC品牌、上市银行的数字营销部、还有一个老牌4A。我发现很多人蠢蠢欲动,又有些犹豫,似乎看不清播客这种媒介形式的价值和雷区,我今天就聊一聊我的观察。

一、播客是一种慢媒介

去年12月在北京参加的一场播客沙龙。谈及播客的营销模式,我提出了一个观点:播客的营销是一种慢传播。

我用“慢传播”这个表述,因为在音频的世界里,播客天然是一种“慢媒介”。

这些领域的购买流程通常包括信息收集、方案比较和内部决策,需要更深入、更系统的内容来支持受众的理性判断。而播客凭借长格式讨论和专业访谈,能够逐步解答受众的疑问、传递信任和建立权威,从而有效推动复杂决策的推进。

一档节目往往动辄二三十分钟甚至数小时,这是一种非常线性,且难以加速或者效果的收听,传播因此呈现出“滴灌”逻辑:受众的破圈依赖口碑与兴趣社群的层层破圈,而不是一次算法推荐的爆破式扩散。

速度慢带来的直接后果,是商业规模化的天花板更高却更远。

相比短视频平台上“点击—曝光—转化”一气呵成的漏斗,播客的商业转化更像一条曲折的辩证曲线:忠诚度高、信任度强,但人群基数扩张缓慢。

广告库存因此显得稀缺且分散,CTR不会瞬时攀高,ROI也得拉长观察周期。对于追求季度业绩的甲方或要讲故事的资本而言,这种“慢热”就意味着无法在短时间内堆出足够可观的GMV或CPV,难以用规模化速成来佐证商业模型的爆发力。

所以,播客能养出深度的品牌资产,它更适合那些愿意陪着用户一起慢慢成长的产品——耐消品、订阅服务、知识付费——而不适合夹着促销倒计时的快消攻势。

在我观察中,金融理财、B2B产品和服务、教育培训和健康保健等“高客单-长决策”行业最倾向于采用播客营销。

二、播客的价值是深度信任,和B站有相同的生态位

我们尝试进入两个场景:

场景一:你打开一档播客节目,主播花了30分钟讲“消费主义如何渗透我们日常生活”,中间引用了鲍德里亚、讲了自己购物成瘾的经历,还加上了一段听众来信。这时候你一边听,一边思考:我是不是也有类似经历?主播的观点有没有道理?

场景二:而同一时间,你对这位主播已经听了好几期,熟悉她的语气、背景音乐、片头语,甚至认同她“有点拧巴但真诚”的人设。哪怕你今天没太认真听,但一听到她推荐某个消费品牌,你可能就会试一试。

两个不同的场景背后是两条不同的说服路径。这里面有一个理论——精细加工可能性理论(ElaborationLikelihoodModel,ELM)。

这个理论认为,人们的态度改变取决于信息加工深度:当一个人具备高动机和能力时(如场景一),会通过中心路径深入分析信息内容,产生持久且理性的态度改变;

反之像场景二,则会依赖边缘路径,受信源吸引力、情感共鸣等外围线索影响,形成短暂且易变的态度。

两条路径并非割裂——同一情境下可能并存,但主导路径由受众的认知投入程度决定,而这一程度又受议题相关性、注意力分散度等因素调节。

播客的说服力,恰恰就是这两条路径叠加的结果。它既能抓住那些愿意深度思考的人,也不放过那些只是情感上“沦陷”的听众。这就是精细加工可能性理论在播客中的真实演绎。

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,告诉我们:受众在面对信息时会自动权衡投入产出,如果内容复杂度高到值得思考,他们会进入中心路径;

如果信息量不足以激起深度加工,或者注意力被其他刺激分走,就会走外围路径,靠情绪线索、社交背书或权威标签迅速判断。

了解了这个理论,我们就能理解很多APP的营销价值。比如公众号是最接近“中心路径”的平台之一。用户点进一篇长文,愿意花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认真读完,表明他们已经在认知上进入深度加工状态。

同样是图文,微博和小红书则是一个“外围路径”更明显的平台。信息节奏极快,外围线索非常“软”,主要是社交认同+氛围感渲染。

微博用户更容易被热搜、名人转发、情绪话术、表情包吸引,小红书的社区语境也强调“真实”、“推荐”、“我试过”,这些都是外围线索。

播客两条路径经常叠加使用。因为音频节奏慢、内容结构长,容易激发听众跟随主播逻辑深入思考,是中心路径的好土壤;另一方面,声音本身具有人格和陪伴感,主播语气、语音识别、熟悉感极容易触发外围路径信任。所以播客的说服力往往是“双轨叠加”的——先靠信任打动,再靠内容说服。

其实B站也是这种双线并行的平台。B站与播客几乎肩并肩地占据了营销漏斗的腰部:在用户已经完成“被看见”但尚未“下单”的空档,品牌最需要的是把零星好奇转化为持续兴趣,并在潜移默化中叠加信任。

B站靠的是丰富的画面叙事、弹幕共创和二次创作氛围,让用户在视觉冲击和社群互动中逐步认同内容背后的价值。

播客则以长音频、对谈与故事化叙事,为品牌注入“陪伴式可信度”,用声音建立一种一对一的私密连接。

他俩共同的作用在于把原本分散的注意力“黏”在品牌身上,为后续搜索与电商场景蓄积转化动能,让购买不再是一次冲动,而是自然水到渠成的决定。

从这个角度看:深度信任用于深耕品牌与受众的长期价值,浅度信任则在快速吸引与短期转化方面更为高效。

三、更像是公关媒介,不是广告媒介

当然,播客虽有建立深度信任的优势,但这一“慢媒介”无法独立支撑品牌各阶段的不同需求,对品牌营销需求的适配性不高。

孵化期:新品牌需要快速验证概念和市场需求,短视频和社交广告能带来即时反馈,并帮助打造初始声量;播客凭借慢速累积的信任,在这一阶段难以提供足够的流量和用户洞察。

成长期:品牌进入放量期,需借由密集曝光推动销售增长。此时,高频次的短视频投放和信息流广告能够迅速触达海量潜在用户,而播客虽能加深忠诚度,却无法单打独斗解决转化瓶颈。

成熟期:当品牌已有稳定客群和足够认知后,可利用播客深化品牌故事和核心价值观,进一步提升复购率和口碑声量。此时,播客与其他渠道协同,既可维护老客户,也能催生创新玩法。

简单来讲,播客仅能在品牌策略成熟期发挥最大价值,而非在引爆销量的成长期承担主要作用。它更像是一种长线布局,适合作为品牌声誉和深度链接的辅助工具。

所以我的观点是:播客从营销属性上,更像是一个公关媒介,不是广告媒介。

因为公关媒介的核心作用是塑造品牌形象和讲述品牌故事,与核心受众建立深度情感联系。播客能够很好满足这些需求。

相比之下,广告媒介追求高频曝光和即时响应,擅长制造短期转化,但难以深入触达用户内心层面。

因此,品牌应把播客视为构建声誉和价值观的重要阵地,通过定期连载、深度访谈和幕后揭秘,让听众在潜移默化中认同品牌理念,而非简单地把它当成效果广告的延伸。

我接触的一些科技和商业播客,他们对接都是公关公司以及企业的公关部门,较少有广告部的合作。但是这其实也限制了播客商业化的发展,相比广告,公关的天花板很低。

一个企业一年的公关费可能比不上市场部做一个大会的预算多。分享一个数据:全球的公关市场规模是100多个亿美元,广告市场的规模今年突破了1万亿美元。

四、一些建议

最后,给一些想要做播客的品牌一些建议吧。

将播客视为“信任工程”,更适合做长期语境建设。它适合支持品牌的深层战略,如品类教育、品牌理念重塑、B2B信任构建等场景,而不是直接拉动销售的高频渠道。

品牌应摒弃“CPC/CPM视角”,转而围绕“品牌认知沉淀”与“受众心智建立”来评估播客价值。

对于那些愿意陪用户慢慢成长的品牌,播客是天然阵地。

另外,在植入上,我们见惯了在短视频里的植入,但是这不太适合播客。

选题与内容共创才是正法,将合作内容打磨成具有品牌调性的“共建栏目”或“品牌专题”。不过这意味着品牌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成本,门槛更高了。

播客可以当成内容母体,不是传播终点。一档优质播客节目,完全可以作为多平台内容的“母素材”进行系统拆分与再分发。60分钟访谈可衍生为B站、抖音短视频、小红书图文干货、公众号长文、微博话题金句、知乎专业问答。这种内容生态打法不仅提高ROI,也能最大化播客中沉淀下来的情绪价值与专业洞察。品牌内容团队应把播客纳入内容资产体系,而非单点投放。

所以,播客是不是下一个“流量收割机”呢?

我认为:它更像一场马拉松。音频、视频、直播的边界不断模糊,平台规则也随时可能重写,但只要还有人愿意在碎片化的世界里抽出半小时听一段真诚对谈,播客就有存在的意义。

  据携程数据,今年以来,澳大利亚位列中国入境游第5大客源国,入境旅游订单同比增长155%,澳大利亚到中国的航班数量同比增幅超过220%。澳大利亚游客来中国的热门目的地包括上海、广州、北京、成都、深圳、杭州、重庆、厦门、南京和西安。在即将到来的暑假,澳大利亚-中国的机票均价较去年同期降低近三成。

责编:林冠旭编辑

酱园弄口碑两极分化

  曾文莉说,“要发展网球经济和其他体育经济,我们要思考一下,是否已将体育产业充分市场化,运动员的商业价值是否已充分释放,对体育产业、体育经济的杠杆作用是否已充分发挥。”她表示,“我们应该为明星运动员的商业活动营造更好的舆论环境、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。”

小说里少爷爱上吃路边摊的她

  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13日表示,英方有关制裁是没有国际法依据的单边主义行径,中方坚决反对,已向英方提出严正交涉。英国政府罔顾国内国际民意,不断火上浇油,助长战事延绵不绝、生灵涂炭,致使和平更加遥遥无期。

最难喝的奶茶

  截至6月13日,全省大、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.48亿立方米,储量充足有保证,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,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;南水北调中线工程、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,地下水源较充沛,能够满足抗旱需求。5月下旬以来,对全省98.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.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,及时修复损坏设施,确保抗旱灌溉需要。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,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。

丝路友谊偕行致远

  以西安咸阳机场为例,扩建后拥有4座航站楼,航站楼面积高居国内前5。但西安咸阳机场去年旅客吞吐量排在全国第11位,西安去年GDP仅排在全国第21位。

伊朗官员说好戏在后头

  去哪儿数据显示,消息发布后,去哪儿平台“澳大利亚”机票搜索量环比增长四成以上。在去哪儿平台上,飞往澳大利亚的航线覆盖多个城市。悉尼可直飞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成都、杭州、重庆、南京、厦门、天津、济南、西安、海口、郑州、太原等多个城市,暑期从郑州、重庆、天津往返悉尼更便宜,价格在2500元左右。此外,墨尔本可直飞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成都、杭州、南京、厦门、青岛、海口等城市,上海、广州也有直飞布里斯班的航班在售。从旅游订单来看,大堡礁、悉尼歌剧院、出海观海豚受到旅客欢迎,8-12日团预订更多。在澳大利亚,旅客可以出海观鲸、看企鹅归巢,体验特色风情。

腾讯招商大会

  据介绍,全省夏收工作6月7日基本结束,夏粮丰收已成定局。夏播工作从5月28日大面积展开,截至6月13日,已播种面积7915.2万亩,夏播工作大头落地。初步统计,目前全省因旱不能播种面积323万亩,若未来持续无有效降水,夏播进度将会进一步放慢。/p>

特朗普称让伊朗再次伟大

  2024年,西安机场旅客吞吐量4703.04万人次,排名全国第11位;乌鲁木齐机场旅客吞吐量2776.57万人次,排名全国第18位。西安去年GDP为13317.78亿元,排名全国第21位;乌鲁木齐去年GDP仅为4502.16亿元,排名全国第74位。/p>

高考查分

  [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倪浩]8月3日,郑钦文夺得2024巴黎奥运会网球女单冠军,实现中国选手在该项目上的历史性突破,也点燃了民众参与网球运动的热情,网球热度随之大涨。接受《环球时报》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,体育明星与体育经济会形成正向反馈:体育明星的示范效应会提振相关体育产业、吸引更多人参与到运动中来,大众的广泛参与则会成为“未来明星运动员”诞生的基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