辛盼夏
捷尼赛思,这个韩国高端汽车品牌,在国内市场可谓是命运多舛。从2008年首次以“劳恩斯”的身份进入中国市场,到2014年改名“捷恩斯”再次尝试,再到2021年正式更名为“捷尼赛思”第三次进军,却始终未能站稳脚跟。如今,捷尼赛思中国CEO朱江离职的消息更是让这个品牌的前景蒙上一层阴影。
“车坛老将”也无力回天
朱江,这位拥有20多年汽车行业经验的老将,曾在宝马、雷克萨斯、蔚来、福特等知名车企任职,可谓经验丰富。然而,即便是他,也未能带领捷尼赛思走出困境。2024年,捷尼赛思在国内的销量仅为1328辆,同比下降14.8%,累计亏损高达30亿元。面对如此惨淡的成绩,朱江的离职似乎也在意料之中。
国产化计划成空谈
今年3月,朱江曾宣布捷尼赛思将改变全进口模式,启动本土化生产,并计划在3-5年内实现新能源车的国产化。然而,仅仅4个多月后,他就离开了公司。这让原本就备受质疑的国产化计划变得更加扑朔迷离。
韩系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困境
捷尼赛思的失败,并非个案。近年来,韩系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普遍遭遇困境。现代、起亚等品牌的销量也持续下滑。究其原因,一方面是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,国产品牌的崛起给外资品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;另一方面,韩系豪华品牌自身缺乏亮点,产品力和品牌力不足,难以满足中国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。
捷尼赛思的未来何去何从
面对如此困境,捷尼赛思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。如果继续坚持进口模式,高昂的价格将难以吸引消费者;如果启动本土化生产,又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和精力,且存在一定的风险。捷尼赛思需要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,否则,退出中国市场或许只是时间问题。
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启示
捷尼赛思的失败,也给中国汽车市场带来了启示。市场竞争激烈,没有核心竞争力就难以立足。中国品牌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实力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。同时,也要注重品牌建设,提升品牌价值,才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可。
总结
捷尼赛思的故事告诉我们,汽车市场如战场,没有谁能够轻易成功。只有不断努力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。
6月13日、14日,河南多地发布人工增雨公告。提醒:任何组织和个人若发现未爆炸或爆炸不完全弹头、弹药碎片或火箭弹残骸,切勿擅自移动、藏匿、拆解和损毁等,请立即报告当地政府或人工影响天气有关部门,或者立即拨打110向当地公安部门报警。来源:红网
作者:陈韦亚
编辑:朱奕发
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,仅系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红网立场。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