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|潇湘十二楼
编辑|潇湘十二楼
2025年4月,宇通客车的产销数据引发市场震动——单月销量暴跌27.4%,其中核心产品大型车销量骤降33.92%,中型车下滑36.3%。
5月颓势未止,销量再降12.35%,前五个月累计销量被拖入负增长区间。
更令投资者忧心的是,曾被寄予厚望的出口业务意外熄火,4月出口量同比下滑9%,被竞争对手金龙汽车以24%的增速反超,欧洲市场份额也被比亚迪夺走。
曾经连续六年全球销量第一的“客车之王”,踩下了急刹车。
从产品结构塌陷到现金流危机
宇通的危机首先体现在产品结构的断层上,当客车市场向轻型化转型时,其主力产品仍固守大型车阵地。
2025年前五个月,全国大型客车销量暴跌34%,而宇通52.5%的销量依赖大型车,中型车占比40%,轻型车仅占18.1%,即便轻型车销量增长39%,也难以填补核心业务塌陷的深渊。
更严峻的是,曾被视作“第二增长曲线”的出口业务突然失速,4月宇通出口814辆,同比下滑9%,而金龙汽车凭借1205辆的出口量和24%的增速,一举夺走出口冠军宝座。
在欧洲电动公交车市场,比亚迪以13%的份额超越宇通的12%,技术优势正转化为市场份额。
财务压力接踵而至。宇通账上躺着69.55亿元的应收账款,而现金流仅能维持9个月常规运营。
一季报暴露深层隐患,营收下降3%的同时,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暴跌57.15%,公司被迫增加现金支付采购成本,曾经的利润奶牛,如今在资金链上走钢丝。
四次穿越周期的突围密码
这不是宇通第一次面临绝境,回望历史,这家企业曾上演四次惊心动魄的突围。
1991年,濒临倒闭的郑州客车厂在车间主任汤玉祥带领下背水一战,捕捉到南下打工潮的出行需求,他们将座椅改造成卧铺,推出中国第一款卧铺客车。
这款“移动旅馆”次年拉动销量逆势增长98%,奠定“公路客运之王”地位。
2016年,面对高铁与私家车的双重挤压,宇通提前七年布局海外,到2020年,其海外营收占比飙升至43%,毛利率高达32%,化解了国内市场萎缩危机。
2020年,宇通全力押注新能源,2024年新能源客车销量暴涨93%至1.38万辆,同时针对旅游市场推出载客量提升30%的“层半客车”。
2024年,出口模式升级为“技术输出+本地化”,哈萨克斯坦KD工厂零部件本地化率超60%,实现100%市场占有率,为厄瓜多尔定制双源无轨电车,融入当地电网系统。
这些战役烙印在宇通的基因里——卧铺车是产品创新的胜利,海外扩张是战略前瞻的成果,而本地化模式则是全球化生存的密钥,当危机再度降临,这些经验成为最珍贵的生存手册。
轻客突围与技术豪赌
面对新一轮危机,宇通正从三方面发起反击产品结构上,轻型车成为转型支点。
2025年1-6月轻型车产销量同比暴涨74%,新推出的高端轻客天域S12和房车天骏V6直击县域客运痛点。
在江西万年县,宇通天骏V5以9座布局、C1驾照准驾、油耗6毛/公里的经济性,配合“上门接送”服务,两个月内将黑车减少三分之二,客流增长超2倍。
技术储备上,每年投入营收5%的研发经费开始显现价值,L4级自动驾驶巴士“小宇2.0”已在全球六国落地,成为唯一获得中、美、新加坡三国测试牌照的微循环巴士。
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的客车电池质保长达15年/150万公里,远超行业标准。
市场策略上,欧洲市场避开与比亚迪正面交锋,转向高端定制,在发展中国家推行“造血式合作”,通过建厂创造就业换取市场准入。
2025年上半年,宇通在哈萨克斯坦再获1000台订单,中亚累计销量突破1万台。
政策东风也在助力,2025年新能源公交单车补贴从6万升至8万,国内8年以上大中型公交保有量超过15万台,报废更新需求明确。北京等地更推出最高17万元/台的地补政策,加速需求释放。
现金流仅能维持9个月,技术追赶周期长达18个月,固态电池量产落后对手两年——宇通的危机倒计时仍在嘀嗒作响。
但翻开中国制造业的生存图鉴,从1991年卧铺车绝地求生,到哈萨克斯坦工厂的100%市占率,宇通最擅长的正是在产能过剩与技术迭代的夹缝中拓出生路。
要解决这一问题,放松税收征管并非良策,因为这不仅涉及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渎职问题,也影响社会公平,毕竟各地税务机关征管力度不一,将影响企业公平竞争,有违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。延伸阅读:与 销量暴跌27 曾靠卧铺车起死回【生的】500亿客车:之王 ——能挺过去吗 的相关文章